生物質能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輻射的能量以一種生物質形式固定下來的能源。農作物、樹木、陸地和水中的野生動植物體及某些有機廢料,都屬于生物質。生物質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占有重要地位的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這些以葡萄糖、淀粉等物質形式存在于植物內部的能量,經過生物技術的加工,就能夠轉變成乙醇、甲醇、甲烷、氫氣等燃料。因生物質能源不含硫和其他雜質,燃燒時不產生SO2等有害氣體,所以這些生物燃料有“綠色能源”之稱。生物質能是來源于太陽能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資源豐富、含碳量低的特點,加之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大氣中的CO2,因而用新技術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不僅有助于減輕溫室效應和生態良性循環,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乙醇汽油(Ethanol gasoline)是變性燃料乙醇(Denatured Fuel Ethanol)與無鉛汽油1∶9體積比的混合物。變性燃料乙醇是以玉米、小麥、薯類、甘蔗、甜菜等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脫水、添加變性劑后變性得到的。其中,玉米因產量大,成為制造乙醇的第一主力品種。乙醇汽油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燃料,可使汽車尾氣污染水平平均降低30%以上,減少城市污染。此外,還可以作為增氧劑,替代甲基叔丁基醚(MTBE)。因此,發展乙醇汽油在緩解石油資源短缺、解決糧食過剩、調整農業結構、保護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燃料乙醇生產原料主要有玉米(美國)、甘蔗(巴西)、薯類、谷類等。不同原料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效益也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甜甘蔗、甜高梁>木薯>玉米、小麥。如巴西甘蔗能量比達到1:8以上,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及木薯、甘薯大約是1:1.3~1.4,產生正效益。然而以糧食為原料,勢必與人“爭糧”、“爭地”,利用非糧資源是大勢所趨。非糧資源包括木薯、甘薯、甜高梁,還有大量糧食作物秸稈,農業、工業、生活廢料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及其它可用生物有機質資源。其中,纖維素是地球上貯量最豐富的有機物,其能量來自太陽,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來。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體總量達1.5×10^11kg,40%是纖維素。按全球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可分攤到56kg。
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技術成熟,目前綜合效益最好,平均每3.2噸玉米可生產1噸燃料乙醇,還可加工出副產品玉米臍子油、玉米蛋***、DDGS飼料等,收益可抵頂生產費用。我國是世界上玉米的主要生產國之一,現階段每年玉米種植面積大約有2000萬公頃,產量1.32億噸左右,總消費量1.28億噸,其中食用消費800萬噸,飼料消費9200萬噸,種子和損耗消費800萬噸,可用作工業原料的大約有2000萬噸。而在工業原料中,淀粉等系列產品和食用酒精用去了1500萬噸,而且這一數量還在增長,能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的只有500多萬噸。由于用玉米替代石油生產化工醇等產品效益更好,屆時我國可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玉米也不會超過1500萬噸。隨著玉米工業利用的發展,預計我國玉米出口將大幅度減少,2008年以后甚至會停止出口。
以小麥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成本比較高,國內現在僅有河南天冠公司一家暫時利用小麥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小麥是我國三大主要糧食品種之一,產量僅次于稻米、玉米居第三位。我國小麥曾出現短期過剩,可以用一些庫存陳麥來生產乙醇,但從長遠發展看,我國小麥也是供求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的趨勢,而且小麥是我國城鎮居民的基本主食,首先要保證口糧消費,沒有剩余小麥用來發展生物乙醇,當前使用一些陳麥來生產燃料乙醇只是暫時性的。
木薯作為燃料乙醇原料綜合效益目前居第二位,現階段全國木薯種植面積約660萬畝,鮮木薯年產量1000萬噸,平均每2.8噸木薯干可生產1噸燃料乙醇,產出大于投入。廣西是我國木薯的主要產地,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60%以上,目前廣西正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木薯種植,爭取幾年內使木薯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產量達到2000萬噸以上,并在未來5年建設100萬噸燃料乙醇生產能力,打造我國南方“綠色油田”。河南天冠集團也已經在老撾開墾了5萬公頃土地,種植富含淀粉的木薯用作乙醇原料和深加工。
農作物秸稈、林木等纖維物質通過發酵也可以生產乙醇。目前我國每年有30億噸秸桿得不到有效利用,大部分被白白燒掉,林業棄置物也較多。我國也非常重視這些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國家專項農林生物質工程已于2005年9月激活,有的科學家從西南部獨有的最高含油量可高達50%以上的野生麻瘋樹果實中提取生物柴油,天冠的實驗室也在尋找提高纖維素乙醇生物燃料轉化率的途徑。在云南,投資者種植了大量油棕,用以提煉燃料油。海南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在河北已開發了11萬畝黃連木種植基地,每年可產果實2-3萬噸,獲得生物柴油原料8000-12000噸。該公司計劃在此基礎上建立年產生物柴油5至20萬噸的煉油化工廠。隨著石油資源的減少和生產技術的成熟,以上這些資源將陸續進入工業化生產。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今生物質利用總量還不到其總量的1%。綠色農業倡導開發生物質能,充分利用農產品的廢棄物和農業副產物,惠及廣大農民和全球人民,前景十分廣闊。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同時我國也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因此改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資源對建立可持續的能源系統,有助于解決/三農0、能源和環境問題,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威、趙曉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前景;化工時刊;第21卷第12期2007年12月
2.劉笑然;我國生物燃料及原料發展前景分析;中國糧食經濟;2006年第9期
3.熊云;我國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的探討;能源研究與信息;第19卷第2期
4.邢展;乙醇汽油的應用現狀;河北化工;第34卷第3期2011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