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波,張大紅,劉祖軍,邵瑞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以河南省固體生物質燃料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對河南農村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的障礙進行分析與評述,深刻揭示了我國農村生物質能源產業進展緩慢的原因,提出促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與建議。主要建議包括:對固體生物質燃料使用者在政策上支持;提高農業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水平;生物質能源技術研發要有針對性;加強宣傳的力度,提高人們認識;加強后續服務等。
生物質能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4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張大雷,2008)。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農作物生產中產生大量玉米、水稻秸稈,森林采伐中的病倒木、腐朽木、枝丫、樹葉以及城市綠化的修剪剩余物等都是固體生物質燃料優良的原材料,可為生物質燃料產業的發展與壯大提供原料保障。國內外的學者對于生物質燃料的研究很多,周中仁,吳文良等學者認為生物質能已成為能源和環境領域研究的新熱點,由于生物質能利用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其發展前景良好:劉榮志等學者主要研究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農產品加工副產品和能源作物等幾大類農村生物質能轉化為電力、燃氣和液體燃料等多種高品位能源;以張大雷為代表的學者研究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情況及生物質作為一種新的能源的發展前景但是現階段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的發展現狀并不理想,為了了解現階段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的障礙,特進行了關于目前中國農村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障礙的經濟學研究。
1調查情況簡介
1.1調研的區域和過程
本次調研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從河南省焦作市的張村300多戶農戶中抽取70個調查樣本,以每戶戶主為訪談對象,以調查問卷為基礎,進行深入訪談,了解當地農民的經濟來源、教育程度、農業收成剩余物處理方式、家庭能源使用結構與使用偏好、當前能源使用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的看法以及對固體生物質燃料認知程度等基本信息。
為了進一步了解農戶對固體生物質燃料的認識及使用情況,對河南禹州市繩里村采用了典型調查的方式,以該村在使用或已使用生物質爐具的300多戶農戶中的70戶作為調查對象,重點了解對其在使用固體生物質燃料前后的情況,為研究作為依據。
1.2調查的方法
第一,實地考察和調研:在2009年2月22~26日對河南省部分農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固體生物質燃料企業的領導和相關的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還到周邊的農戶進行調查和訪談,了解農村推行生物質能源存在的障礙。
第二,問卷調查:針對固體生物質燃料的相關問題設計了問卷,并在當地進行問卷調查,作為后續研究的基礎。
2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障礙的實證分析
本次調研所選取區域的共同特點是農業較為發達,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等為主。豐富的農作物加工剩余物可為固體生物質燃料生產企業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原材料,亦可為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在該區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2.1研究結果
經過對調查問卷資料整理及深人訪談可知:
(1)農戶收入偏低,種糧積極性不高。調研的農戶中以3口之家為多數,因此以一家3口為例,平均每人擁有農地使用權667m2,家庭種植作物面積2000m2,按照每年兩季分別種植玉米與小麥計算,每年作物的具體情況(表1):

經過數據分析、測算知道每戶家庭種植農作物純收人為2640元,而平均每個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年純收入約為8000元,是農業收入3倍左右。如此低的農業收入使得農民種植土地積極性不高,當地大量農民涌人城市成為產業工人(農民工),造成部分土地撂荒。即使繼續耕作的土地也存在投入成本不足,整體經營粗放等一系列問題,造成農業產值與經濟收益雙下降的惡性循環。
(2)固體生物質燃料原料豐富,但農戶收集熱情缺乏。河南作為中國的糧食大省,當地有著豐富的、能加工成高燃值、零排放、無污染、價格適中的固體生物質燃料的玉米稈、花生殼等農作物剩余物。調研的兩個村莊共約266.67hm2土地,可產出6000t玉米與5400t小麥,部分花生與農田旁的用材林。按收成作物與秸稈比例。加用材林采伐后的林業“三剩物”,估計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原料理論量約有10000t以上。可見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有著巨大的后備資源支撐,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目前的利用程度較低。從農民對秸稈的處理方式看,95%以上的秸稈被用于農田基肥,只有不到5%的玉米秸稈與花生殼被賣到附近加工廠作為原料,而采伐木剩余物則基本直接作為家庭燃料。造成農民收集原料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價格太便宜,平均1/15hm2地秸稈量僅可售10元左右,可獲收入遠低于外出打工的時間成本。
(3)農村用能結構以煤炭為基礎,多種能源消費形式并存。農村生活用能形成以蜂窩煤為基礎,電能、液化氣、沼氣、秸稈、林業三剩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的能源使用結構。90%的受調查對象都是以蜂窩煤為主要家庭燃料,平均家庭支出為700元/年,占用能總支出的65%以上。電飯鍋、電磁爐等作為最主要的炊事與采暖補充手段,其電能耗費支出約占20%。調查總樣本中有40家農戶少量使用取于自家的秸稈、林業三剩物,以其燃燒功率對比蜂窩煤,再以貨幣計量,其支出比例約為8%左右。而由于收集與使用不便,僅有l0家農戶使用沼氣,支出約為2%(圖1)。
(4)農戶用能偏好明顯,生態環保意識薄弱。為了了解農戶對目前能源消費形式的態度,我們對用能現狀滿意度調查發現,滿意和基本滿意的用戶占78%,不關心的占7%,而僅有7%的用戶不滿意現今用能結構(圖2)。農戶用能中最關心要素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用戶最關心的是價格便宜,有20戶用戶優先考慮生活習慣,而關心環保與安全的用戶僅有20戶(圖3)。對是否想過燒煤可能產生的油煙過多會對自身和家庭成員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調查發現,不關心或沒想過該問題的受訪者高達79%,而很關心的只占7%(圖4)。

(5)農戶對固體生物質燃料的認識不足,使用意愿偏低。受訪對象均未使用或見過生物質成型燃料。當調研人員詳細介紹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原料構成、產品性狀與特點后并試圖獲悉村民的了解程度與渠道時,六成數以上村民從未聽說此物質,部分人僅從電視節目或與他人閑聊中聽過,而無一人真正見過生物質成型燃料(圖5)。調研人員通過與煤炭價格比較試圖了解農戶對生物質能源的使用意愿時發現,在通過介紹獲知生物質成型燃料的諸多優點后農戶的接受程度與使用意愿也不高(見圖6)。

(6)政府缺乏政策優惠,農戶期盼政策傾斜。中央政府多次以文件、會議形式強調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出臺了多個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潛力,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優惠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貼息貸款、加大金融業發放貸款力度等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6)但在本次調研發現,具體落實到基層農民的能源原料林栽培與健康環保型生物質成型燃料及其爐具推廣使用的惠農政策幾乎為空白。政策的真空嚴重影響農民的原料種植與收集、燃料及爐具的使用等方面的積極性,極大阻礙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及爐具產業的發展前景。
2.2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障礙分析
影響我國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發展的障礙很多,以原料障礙、用能結構與消費偏好障礙、環境認識障礙、固體生物質燃料認識障礙及政策障礙等最為突出。
(1)原料障礙。產業要發展,原料是保證。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林木枝丫等剩余物。而由于我國農業產業經營中存在生產方式簡陋、管理理念滯后、農產品價格受市場供需影響較大、自然災害頻繁等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使得農業產值和貨幣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大大挫傷農民耕作農地的積極性。其結果是固體生物質燃料原料供給理論總量大大減少。
同時,由于固體生物質燃料加工還處于雛形階段,生產技術不成熟,產品市場認可度較低,市場銷售渠道不暢通,加工企業利潤空間不大,自然造成原料收購價格偏低,也限制了原料收購的網絡布局。收購價格低廉與供貨渠道不暢大大抵銷農民收集原料的熱情,化工行業對于原料需求的競爭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原料供給的實際利用量減少。
另外,農民把田地里的秸稈等直接作為生活燃料,從理論上講是達到利用。但相比于固體生物質燃料而言作物料燃值低、功效差,未達到其充分利用,從效能角度看也是造成資源損失。
(2)用能結構與消費偏好障礙。傳統的過度倚重于煤炭的能源消耗結構是一種不理智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化石生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人類的過度消耗,能源危機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同時,濫用煤炭資源的另一隱患是產生環境污染,影響人體健康。這是固體生物質燃料作為一種潔凈能源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國內外都在積極發掘新的能源植物資源,提出用邊際土地來解決種植能源植物的問題。但是我國邊際土地的家底如何?新能源植物的能源效益評估結果如何?諸多問題都還不甚清楚。發展能源農業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何起步,如何發展困難很多。同時,目前固體生物質燃料在技術上存在問題,現在政府沒有引導政策,支持措施不力的情況下,生物質能源市場沒有發育成熟,使得價格沒有標準、沒有依據,原料有400元/t,也有80元/t,而產品價則在260~700元/t,這對農戶傳統的價格低、易獲得的資源利用形式相違背,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3)環境認識障礙。限制用戶環境影響認識的因素很多,如年齡、教育程度、生活閱歷等,但最關鍵的是經濟收入與生活水平。在問卷調查中的部分訪談者交流中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同樣,經濟的拮據使部分農戶缺少有效的了解途徑,如電視、報紙等,無法真正認識到燒煤產生的環境危害。政府無為是制約農戶提高生態環境認識的又一關鍵因素。據調查發現,當地政府從未組織過以生態環境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即使在“世界環境宣傳日”也僅是貼幾張宣傳報導草草了事,更別提其他大型活動了。
(4)固體生物質燃料認識障礙。大部分用戶滿足于現有的生活用能方式與習慣,不具備充裕的時間、精力與知識儲備去接受新事物,受經濟條件制約即使有心也無力,缺乏信息了解渠道等是農戶對固體生物質燃料認知不足的主要因素。目前,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剛剛起步,產業規模偏小,產品開發的科研投入有限,產業發展存在致命的技術障礙,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鏈,相關產品的市場宣傳與推廣力度不夠等是影響用戶對固體生物質燃料認識不足的又一因素。政府缺乏有效宣傳與正確導向去提高用戶對產業認識,缺乏對相關企業資金、技術、稅費等政策支撐是一大關鍵。
(5)政策障礙。我國雖說對固體生物質燃料企業和用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但是只是文件精神方面的,操作起來十分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較高,使用者的一次性的購買成本也較高,也阻礙了固體生物質燃料的推廣和使用。
3發展建議
針對目前存在問題,為加快我國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的發展步伐,消除現階段我國農村發展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發展的障礙,研究得出以下建議:
3.1對固體生物質燃料的使用者在政策上支持
我國應該借鑒歐盟、美國對生物質能源的零稅收和優惠政策,對使用者采取無償支助、補貼差價或者貸款優惠等措施,鼓勵更多人使用。由政府買單,根據家庭收入差別,以蜂窩煤為參照對象,對一般農戶采用差價補貼法,足額補貼使用蜂窩煤與生物質能源價格間的差價;對經濟特困難家庭限量無償提供燃料;對使用量較大的少部分家庭,考慮適當提供貸款貼息優惠。
3.2提高農業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水平
通過加大法規和政策調控措施,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率。這樣做不僅可以回收能源和肥料,同時廢物也得到無害化處理、零排放。
這是一條雙贏和多贏的技術方案。目前采用固體生物質能源技術已經在一定上成熟,在產業化方面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我國每年的秸稈產生量非常大,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的潛力非常可觀。同時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現有技術的資源利用水平。
3.3固體生物質燃料技術研發要有針對性
在固體生物質燃料技術研究方面,由于是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中小規模的加工技術將更能夠發揮作用。在這項產業發展中,必須要考慮秸稈本身是高堿、高氯、高灰及資源的不穩定、不連續、不方便(收集、運輸、儲存)的資源也要照顧到生產過程環境污染與不便控制特征存在嚴重矛盾等問題。
3.4加強宣傳的力度,提高人們的認識
充分利用強大的平面媒體與網絡等輿論工具。發動宣傳攻勢,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與健康理念,解放人們思想局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的發展提供精神平臺。
3.5加強后續的服務
近年來,各種規模的生物質能源工程建設很快,但普遍缺乏工程啟動調試和運行管理人員。因此,加快建立生物質能源后續服務。加大產業科研投入,鼓勵產業技術研發與自主創新,研制更新的設備,使得使用的周期和壽命等提高,同時壯大產業規模,擴大產業影響力,這樣才有利于一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的發展。
4小結
農村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的推廣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走潔凈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事,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通過河南調研,就目前我國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障礙進行分析,揭示了我國農村固體生物質燃料產業進展緩慢的原因,找出了一些相關的解決方法,這為政府制定經濟激勵政策、行政法規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礎,為企業制定長遠發展策略的提供了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