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才
(作者單位:276600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農業局)
一、我國大氣環境狀況
現階段,我國大氣環境污染情況較嚴重,霧霾問題席卷我國各地,對我國各地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這種情況就對我國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據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標準檢測數據可得出現階段我國環境控制質量符合空氣質量標準的在20%以下,而空氣環境污染超出限額的城市在80%以上,我國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控制壓力不斷加劇。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工業廢氣、燃燒廢氣、汽車尾氣為主要的污染來源,而秸稈焚燒后的有害氣體為燃燒廢氣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秸稈禁止焚燒問題
禁止秸稈焚燒是我國針對燃燒廢氣的主要控制方式之一,但是由于農村人員對秸稈的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秸稈焚燒屢禁不止,對我國大氣環境污染控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天然氣、煤氣等新型能源大規模應用的今天,社會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以往以燃燒為主要應用形式的秸稈的應用價值也逐漸下降。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無用的秸稈就會被散落、堆積在農田區域內,而無序的秸稈堆積無疑對農村居民的正常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從而導致秸稈焚燒問題的出現。再加上農業勞作者并沒有正確認識秸稈的實際價值,導致其在生產環節秸稈利用程度不足,也進一步加劇了秸稈焚燒問題。
三、秸稈綜合利用
1、加大政策監督指導
有效的監督管理政策可以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保障。在地方管理方面,地方管理人員應正確認識秸稈綜合利用的實際意義,通過秸稈綜合利用扶持政策的推廣制定,明確秸稈還田補貼及秸稈綜合利用設備投入補貼,鼓勵當地區域群眾購置秸稈收割打包機、秸稈還田設備,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充足的設備。在這個基礎上,當地行政管理人員可通過對以往禁止秸稈焚燒制度實施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法制建設、組織領導等方面完善秸稈綜合管理體系。其中在法制建設方面,主要是在當地空氣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秸稈焚燒的部分,以法律體制制度的形式為秸稈禁止焚燒提供法律支持;而在組織建設方面,則是在區域農業管理的基礎上,將區域發展改革委員會、區域環境保護機構、區域財政管理機構等進行有效聯合,從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工作職責等方面進行全面秸稈管理機制建設。結合區域空氣質量實時發布體系的良好運行,全面開展區域秸稈禁止焚燒及綜合利用管理機制。
2、機械化還田的推廣應用
秸稈還田是秸稈禁止焚燒及秸稈綜合利用的根本目標,也是農業生產秸稈焚燒工作管理的主要方面。在現階段秸稈還田體系管理過程中,主要從秸稈還田機械設備研制開發、秸稈還田農業種植工藝優化、秸稈還田后期田間配套管理等方面進行建設優化。其中秸稈還田技術設備開發,主要是在以往聯合農作物收割設備的基礎上,進行秸稈切碎拋灑裝置的安裝。在這個基礎上,可進行大馬力拖拉機、圓盤犁的合理配置,從而有效提高整體秸稈還田效率。而秸稈還田農業種植工藝優化主要是將農業生產設備、農業生產工藝的協同配合,根據秸稈還田后的農業種植情況,對秸稈切割過程中的翻埋深度、切碎長度及農業土地整理方式等進行進一步明確。通過上述農業種植參數的綜合分析,可構建集二次粉碎還田、機械深耕翻土埋草、犁懸復式還田等為一體的農業生產工藝。同時結合包村、包戶等方式,可進一步拓寬機械化秸稈還田應用范圍。最后在秸稈還田后期田間配套管理方面,主要是農業技術措施,對秸稈還田后的水肥施加及田間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管理,從而保證整體秸稈還田后農作物生長效益,提高農作物種植人員的生產熱情。
3、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體系
秸稈綜合利用主要包括食用菌基質料、再生能源、有機肥料、飼料等幾個方面。其中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農業生產中充足的秸稈資源儲備,進行秸稈發電、秸稈氣化及秸稈沼氣等方面的轉化。秸稈發電主要是利用秸稈生物質能,結合配套秸稈粗加工管理,形成集秸稈收集、儲存、銷售、盈利為一體的秸稈應用體系,提高秸稈應用渠道;而秸稈氣化及沼氣工程主要是通過秸稈氣化集中供氣設施的建設,進行秸稈沼氣生產,提高整體秸稈綜合利用效益。而秸稈食用菌基質料主要是利用農作物秸稈進行優良食用菌菌種的培育,秸稈食用菌基質料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菌種轉化率及產量,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方面。現階段秸稈食用菌基質可用于平菇、雞腿菇、金針菇、香菇等食用菌生產。秸稈飼料主要是利用區域內豐富的秸稈能源,為區域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提供依據。通過秸稈青貯氨化、壓塊飼料、微型貯藏等工藝實施,可在提高畜禽養殖效益的同時,推動秸稈間接還田,為區域生態良性發展提供依據。秸稈有機肥料主要是通過新型農業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的應用,為秸稈還田提供依據。此外,在秸稈應用過程中,還可以組織當地村民進行秸稈編織物的制作,如草簾、草帽、壁畫等。秸稈編織物制作模式的開展,可進一步拓寬秸稈利用途徑,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