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特,周靜,韓曉燕
(作者單位: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沈陽110866)
摘要:秸稈的資源化利用不僅能夠避免農業生態環境污染,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本文以遼寧省495份農戶調查數據,運用Logit模型分析了風險偏好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農戶風險偏好中的風險厭惡系數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非線性加權概率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與低兼業農戶相比,風險偏好對高兼業農戶的影響更大。為此,本文提出了相關對策。
一、引言
農作物秸稈的焚燒和廢棄導致了大氣污染、耕地土壤有機質流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中國政府從1997年開始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焚燒秸稈,鼓勵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推動秸稈相關產業的發展。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不僅避免秸稈產生的污染,改善耕地質量,還可以變廢為寶,帶動秸稈相關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截至2022年,中國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已達到88%,但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成本高、收益小、技術不成熟的利用方式上。加之各地區存在補貼結構不合理,補貼范圍小等問題,使得秸稈廢棄和焚燒的問題持續存在,且屢禁不止。因此,探究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長效機制,對更好的發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產業,減少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的微觀主體,是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但因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等不確定性使得秸稈資源化利用存在一定的風險。前景理論指出,個體是有限理性的,在涉及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決策中,通常會受到風險偏好的影響。風險偏好是個體感知決策情境和制定行為決策的關鍵前導因素,個體風險決策行為是由個體的風險偏好程度和對客觀概率的主觀判斷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已有研究表明,農戶承受風險的能力相對有限,在農業生產中通常會進行較為保守的生產決策和行為,農戶的風險偏好會影響其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意愿和行為。鑒于此,本文從農戶風險偏好的角度出發,探討風險偏好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產生的影響。
二、材料與方法
?。ㄒ唬祿碓?/p>
文中的數據來源于2021年10、11月份由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實地調研數據。根據遼寧省實際種植情況,采取分層隨機抽樣原則,共選取遼寧省9個縣(市)水稻和玉米種植戶樣本530個,回收問卷505份,問卷回收率為95.2%。刪除無效問卷,最終得到495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達到93.4%。同時,為保證調查問卷數據結果質量,對課題組及參與調研人員進行培訓,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與修改。調研過程采用一對一的問卷填寫方式,由調研員提出問題并填寫答案。
?。ǘ┳兞窟x擇
1.被解釋變量。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包括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行為決策和行為強度。行為決策是指農戶是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根據實際調研情況,以農戶是否只進行秸稈焚燒和廢棄為指標,是=1,否=0。行為強度是在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強度進行測量,具體設置如下表1。
2.核心解釋變量。風險偏好?;谇熬袄碚摚瑐€體的風險偏好由風險厭惡系數(σ)、損失厭惡系數(λ)和非線性加權概率(α)共同決定。風險厭惡系數(σ)表示個體對風險厭惡的程度,風險厭惡系數越小,代表風險厭惡程度越低;相對于同等數量的收益,個體對同等數量的損失會更為敏感,存在“損失厭惡”的現象。因此,在相同風險偏好類型下,損失厭惡系數(λ)越小個體的損失厭惡程度越低;個體在進行風險決策時,往往會高估小概率事件,而低估大概率事件,非線性加權概率(α)越大,則代表個體越重視小概率事件,更加重視小概率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本文在問卷中設置三個系列共35道選擇題來測算每一位農戶的風險偏好,每個系列包含低風險和高風險兩種選擇,根據農戶從低風險跳轉到高風險的選擇點來測算其風險偏好。
3.控制變量。農戶的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參考已有文獻,本文選取農戶的個體特征、家庭特征、認知特征等變量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描述性統計如下表1所示。

?。ㄈ┠P驮O定
本文討論的是風險偏好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影響。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包括農戶的行為決策和行為強度。其中,行為決策為二分類變量,采用Logit模型進行分析;行為強度為排序變量,采用O-Logit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具體模型設定如下:

三、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ㄒ唬┗鶞驶貧w結果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6和MATLAB軟件,采用Logit和O-Logit回歸模型實證檢驗風險偏好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

1.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礎上,農戶的風險厭惡系數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和行為強度的影響為正,且分別通過了1%和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農戶風險厭惡系數的提高會促進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提高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強度。可能的解釋是農戶為避免因秸稈焚燒被處罰以及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的風險而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礎上,非線性加權概率對農戶的行為決策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并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而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強度的正向影響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非線性加權概率的提高會阻礙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赡艿慕忉屖菍τ谝蚪斩捹Y源化利用的不確定性情況下可能存在的小概率的收益或損失,農戶會更加重視進而影響其決策;損失厭惡系數的影響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并不能否認損失厭惡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與強度沒有作用。
2.控制變量中,個體的受教育水平、技術認知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分別具有顯著的負、正向影響,地區的極端天氣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強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ǘ┊愘|性分析
本文進一步討論不同兼業水平農戶風險偏好對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影響差異。本文借鑒柯晶琳等學者[5]的研究方法,將樣本農戶劃分為低兼業水平農戶和高兼業水平農戶,以研究不同兼業水平農戶風險偏好對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影響的差異。根據表3結果顯示,風險偏好中風險厭惡系數對兩種兼業水平農戶的行為決策影響顯著為正,損失厭惡系數對高兼業水平農戶行為決策影響顯著為正,非線性加權概率對高兼業水平農戶行為決策影響顯著為負。對農戶行為強度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風險偏好更能夠影響高兼業水平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選擇。
(三)穩健性檢驗
為了驗證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取刪除部分樣本的方法對基準模型再次進行回歸。結果顯示,在刪除掉不為戶主的農戶的樣本后,對風險厭惡系數、損失厭惡系數以及非線性概率加權的估計結果都與前文的基準回歸結果一致。風險厭惡系數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確有顯著正向影響,而非線性加權概率對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決策確有顯著負向影響。因此,通過刪除部分樣本所得到的結構表明,相關結論是穩健可靠的。
四、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利用遼寧省495個有效農戶數據,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實證檢驗農戶風險偏好對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戶的風險偏好對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同時,風險偏好對高兼業農戶的影響更大?;谏鲜鼋Y論,本文對促進農戶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提出以下建議:加強秸稈資源化利用宣傳力度,提高農戶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融合傳統與現代媒體,通過手機、互聯網多途徑媒介宣傳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秸稈資源化利用相關政策與技術的推廣;強化現有技術支撐體系,結合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建設技術培訓體系,降低技術使用成本。同時完善現有政策扶持體系,優化補貼結構,將農戶納入補貼范疇激發農戶能動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農民提供相關培訓促進農民技術技能,為農民提供完善的農業生產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帥,高春雨,畢于運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政策保障研究——基于24個省61個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12):66-74.
[2]仇煥廣,蘇柳方,張祎彤等.風險偏好、風險感知與農戶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納[J].中國農村經濟,2020(07):59-79.
[3]柯晶琳,顏廷武,姜維軍.農戶兼業對秸稈還田技術采納的影響機制及效應分析——基于冀皖鄂1150份農戶調查數據的實證[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6):3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