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貴州民族大學與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廢棄物協同高效處理與低碳減排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合作項目正式簽約。貴州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呂國富,貴州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副站長田兵,綏陽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林木,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宇等參加簽約儀式。

“貴州作為農業大省,蘊藏著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關鍵環節,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加速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策略。”呂國富說,本次合作項目聚焦秸稈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耕地質量提升等核心領域,致力于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對服務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 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方案》中,明確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與加快能源轉型,并強調加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力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0%、86%以上。
“貴州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碳減排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劉濤澤介紹,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雙方合作項目從秸稈、畜禽糞污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可視化系統研發、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碳減排核算與推廣示范等方面,開展農業廢棄物減污降碳增效技術攻關及應用示范。
據介紹,該項目合同金額為1100萬元,將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完成5項技術成果轉化;建設1個企業研發中心和1個展示基地;開展腐熟菌劑、快速發酵設備、小型碳化設備、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廢舊地膜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智慧管理平臺、農業綠色低碳產業鏈構建和農業生態價值開發關鍵技術研發并形成6項技術成果和4套技術模式。
落戶遵義市綏陽縣已有4年多的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多年來緊緊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深耕,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秸稈收儲及運用體系。
2024年,在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的指導和幫助下,公司和學校雙方共同研發微生物菌劑、發酵劑等,共同致力于秸稈綜合利用及畜禽糞污提質增效處理,大大縮短了秸稈及畜禽糞污發酵的時間,有效緩解了農業面源污染和養殖污染,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實踐。

“通過這1年來的合作,我們在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期待在今后的合作中,能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張榮宇說。
據悉,近年來,貴州民族大學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團隊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生態保護等領域承擔國家級課題20余項、省部級課題80余項,建成集“喀斯特濕地生態監測研究特色重點實驗室”“塑料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農業綠色技術與應用研究創新團隊”等為一體的科研平臺矩陣,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為貴州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此次合作,既是學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標志性成果。”呂國富表示,希望雙方強化協同聯動,構建高效運行機制;聚焦核心技術,攻堅綠色低碳瓶頸;大力推動成果轉化,服務產業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