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遵義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要求融入經濟發展全局,不斷增加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在遵義綜合保稅區,貴州格林杜爾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以竹代塑”生產車間內正在忙著趕訂單,一張張竹漿板經過精細的工序處理,成功轉化為市場搶手的蛋糕托盤、環保餐盤餐盒、化妝品包裝盒以及白酒包裝酒托等環保產品。

該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成功研發并生產了一系列高端竹纖維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具有出色的耐溫性能和承重強度,更重要的是,它們在使用后可回收、可降解、可堆肥,真正實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我們的產品使用以后,它是可回收、可降解、可堆肥的,就是放到土壤里以后,12周就可以自動降解成為肥料,就可以反哺自然了。”公司項目經理鄒蘭珍告訴記者。
公司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已擁有技術研發到生產全鏈條發展實力,目前共有24項國家專利。技術加持不僅讓企業成為通過Bioplastics認證的竹漿工包及餐具制造商,還成為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杭州亞運會、亞殘會等國際賽事的餐具供應商,產品遠銷歐美,具備強強競爭力。“我們有自己的研發設計團隊,有自己的模房,可以定期的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提升我們的產能和效率,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控制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公司項目經理鄒蘭珍表示。
工業尾氣的成分復雜,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處理技術要求高、經濟成本高,一直被視為“三廢”處理的老大難問題。

在貴州綏陽經濟開發區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貴州金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處理工業尾氣處理,該公司利用鐵合金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尾氣,通過氣體生物發酵技術,成功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燃料乙醇和動物飼料用高品質菌體蛋白,實現變“廢”為寶。目前實現年產燃料乙醇6萬噸,蛋白飼料7000噸。
這一創新不僅實現了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還顯著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和糧食消耗,為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帶來了雙贏。“通過生物發酵法將園區的工業尾氣變廢為寶,實現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每生產一噸燃料乙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5噸、節約糧食3噸、減少使用耕地8.9畝。”貴州金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副總經理李龍偉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