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秸稈是禁燒工作的“包袱”,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安義縣全縣上下日夜盯守、密集巡查、高空瞭望、無人機盤旋盯緊火點。把重點攻堅放到從源頭抓起,從綜合利用做起,逐步探索一條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新路子。全年的秸稈(稻草)利用種植大球蓋菇、果園稻草覆蓋、養殖牛飼料等取得可觀經濟效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以上。

思想幫扶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一是制定《安義縣中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二是充分利用“三下基層”“四個服務”宣傳平臺,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宣傳。2025年來,利用科技活動周、安全生產月、一號大調研、下基層宣講活動等形式開展宣傳;三是組織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培訓班。通過宣傳,使秸稈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秸稈露天焚燒的現象大大減少。
思路決定出路 拓寬綠色發展路徑
一是秸稈當被又當肥。走進長埠鎮馬家柚基地,只見果樹苗上鋪蓋了一層厚厚的秸稈植被,基地負責人老龔介紹,這秸稈是個寶,冬天保暖護苗,春天又防止野草長出來,還可保濕防旱,到了腐爛后,就成為果樹的有機肥了!二是秸稈生菇又生財。在石鼻鎮江西林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雙孢菇生產大棚內,雙孢菇長勢令人喜愛,該公司基料加工場把田間收集的秸稈打包運回料場,經過加工粉碎,送往食用菌基料培養間,利用秸稈種植蘑菇。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收益好,蘑菇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菌渣同樣可以再利用,可作為有機肥用于改良土壤。該公司現有20個大棚,每年蘑菇收益可達500余萬元,真正生菇又生財,變廢為寶。三是秸稈變“飼料”,農民當個寶。為了解決農村養牛產業化飼料成本飆升的困惑,通過推進秸稈(稻草)綜合利用,既找到了牛的低價飼料,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的煩惱。大量廢棄的秸稈都變成有價值的養牛戶的飼料,安義縣一家100多頭牛的養殖場,把秸稈作為牛的主要口糧。通過這家養牛場,用秸稈做飼料的典型做法,帶領全縣群眾把秸稈變飼料的肉牛養殖模式,有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為秸稈禁燒開拓新路徑,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政策激勵 提升綠色發展保障
秸稈綜合利用是件利民的好事,安義縣不但從制定政策上鼓勵秸稈綜合利用,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資金上予以補助,激發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同時,不斷向上級爭取資金政策支持,爭取了被中央財政秸稈基料化產業模式縣,并獲得中央財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550萬元,秸稈綜合利用的路子會越走越寬,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有了資金政策扶持,秸稈露天禁燒從源頭上另辟了一條好路徑。
下一步,安義縣將繼續加大秸稈循環利用深度,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包袱”真正變成“生態財富”,為建設美麗江西,為老百姓獲得藍天幸福感貢獻一份力量。 |